满怀豪情再出发 担当实干勇争先
在新征程上奋力建设江西综合实力强市
——在中国共产党宜春市第五次
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年9月27日)
于秀明
▲9月27日,于秀明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宜春市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宜春市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满怀豪情再出发,担当实干勇争先,在新征程上奋力建设江西综合实力强市!
一、过去五年取得的重大成就,为我们开启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宜春、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担当实干,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如期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十四五”开局起步见到了新气象,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1.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789.87亿元,由全省第5位前移至第4位,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年均增长6.2%、11.3%、7.5%和8.1%。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1.6:40.8:47.6,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规上工业企业2020年达1812家,净增715家,居全省第3位,营业收入3634.8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1.7%,工业经济稳步壮大。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两品一标”认证数全省第一,富硒品牌效应日益凸显,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2020年全省农业发展大会在樟树召开,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0亿元,成功承办2019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2018—2020年连续三年获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设区市,温汤旅游度假区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商贸物流、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数全省第三,新增省级研发平台73个,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实现零的历史性突破,科技实力综合排名上升至全省第4位,获评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市,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明显提升。
2.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推出961项改革举措,打造了一批有影响的改革品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一次不跑、一次办好”改革,“赣服通”推广运用走在全省前列,不动产“登记+交易”一体化改革获国务院通报推介,丰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国务院激励,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创立政企圆桌会议制度,健全政银企对接、营商专员帮扶等机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实际利用外资、出口总额分别年均增长8.1%和9.1%,获评2017—2019年全省外贸出口先进设区市、2020年度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单位。宜春海关开关运营,开通宜春至宁波铁海联运班列,结束了赣西无直接出海通道的历史。
3.生态优势更加彰显。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均值达标率100%,万元GDP能耗、水耗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表彰激励,“生态+大健康”产业模式、绿色发展“靖安模式”、宜丰“网格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3项生态文明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入选国家首批推广清单。在全省率先开展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累计创建1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6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和21个省级示范基地,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4.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每年稳定在8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7%和8.6%。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5.72万户、16.48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快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全省第一批清零的设区市,守住了无一例死亡病例、无一例医务人员感染的底线,交出了优异答卷。教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新改扩建学校105所,增加学位16.4万个,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和中小学“大班额、大校额”等问题得到阶段性化解。就业优先政策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养老服务、体育健身、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项目1529个,棚户区改造取得新成效,城市面貌持续改善。军民融合、双拥工作扎实推进,首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平安宜春、法治宜春建设持续深化,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扎实推进,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扫黑除恶等工作成效显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5.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基本实现全覆盖,宜丰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媒体融合深入推进,主阵地更加巩固。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一批作品荣获国际、国家级奖项。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网络舆情掌控及时有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青少年教育引导持续加强,全市意识形态领域积极健康、平稳可控。
6.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明显,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1211”工程,圆满完成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在全省率先开展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政治生态向上向好。
人大、政协工作不断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发挥,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各位代表、同志们,只有拼出来的成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去年6月以来,面对发展局面的复杂严峻,面对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艰巨任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用事业凝聚人心、用目标提振士气、用使命激励斗志,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感恩奋进,成功闯过了急流险滩、赶上了发展潮流、跨入了崭新阶段。
我们着力推动思想大解放,扎实开展“优环境、促发展”大讨论活动,立足新发展阶段,引导各级各部门找准差距、开阔视野、拉升标杆,勇于向好的学、跟强的赛、与快的比,“让中心城区强起来、县市区跑起来、大宜春立起来”的努力方向和建设“综合实力强市、绿色发展大市、文明幸福城市”的奋斗目标,得到了各方面广泛认同,激发了各级干部群众的干劲斗志。
我们着力推动发展大跨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造性推动工作落实,大力实施产业招商项目攻坚大会战、开放创新强攻工业战略,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全省营商环境一等市,开创了宜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2020年工业、农业、旅游业全面进入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先进行列,2021年全省工业强省推进大会在宜春成功召开。
我们着力推动开放大提速,加速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高水平开放,全力招大引强、扶优扶强,产业项目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恩捷股份、璞泰来、格林美、创诺药业、赣锋锂业等一大批头部企业和细分领域领军企业纷纷落户宜春,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带来了生机活力、积蓄了强大后劲。
我们着力推动作风大转变,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清廉宜春建设为抓手,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厚植为民情怀、强化责任担当、严守纪律规矩,扎实推进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形成了人心思变、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干事创业生动局面。
实践证明,市委四届十次全会以来确定的思路、目标、举措,是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契合宜春实际的。只要我们保持定力、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不负时代、无愧期待,在新征程上发出更加嘹亮的宜春声音!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个人的奋斗成就精彩人生,一方人的奋斗成就一座城市,一代人的奋斗成就一段历史。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优异成绩,最根本的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定向,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这是我们“一战贯通一战、一战助力一战、一战成就一战”的坚强信心、最大底气。回顾五年来的重大成就,得益于省委的正确领导、关心支持,得益于历届市委的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拼搏奉献。在此,我代表中共宜春市第四届委员会,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长期关心支持宜春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的实践带来深刻启示:一是政治坚定才能方向正确。必须提高站位、保持定力,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宜春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思想破冰才能发展破局。必须开阔视野、放大格局,善于在更大范围看待问题,长于在更高层次谋划工作,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格局带动高水平开放。三是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对标“无我”情怀,展现“有我”担当,拿出“忘我”干劲,始终以昂扬精神面貌和奋进姿态奋勇争先、赶超进位。四是心中有民才能不负人民。必须坚持发展为民、一切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注群众安危冷暖,关切百姓急难愁盼,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五是风清气正才能心齐气顺。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持之以恒转变作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始终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这些经验启示弥足珍贵,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力坚持和弘扬。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宜春现阶段的最大特征,经济总量还不大、质量还不高、结构还不优,中心城区“小马拉大车”的局面还没有明显改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征途漫漫;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差距较大,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还不够高,推进共同富裕任务艰巨;系统治理还有薄弱环节,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依然存在,统筹发展和安全充满挑战;干部思想能力作风还有短板,腐败问题时有发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树倒根存,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对此,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奋力建设江西综合实力强市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迎接新赶考、交出新答卷,是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历史的舞台上,宜春一直是赣西重镇、江西大市、中部要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江西农业看宜春”,承办过全国农业现场会,改革开放初期宜春曾经引领过江西经济发展,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人民凝心聚力、拼搏进取,推动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大踏步赶上了新时代。
发展的赛道上,面对激烈的区域比拼发展,我们坚持以主攻求主动、以优势创胜势、以清廉树清风,全力以赴促改革、扩开放,攻产业、抓项目,推动新能源(锂电)产业迎来“井喷”之势,今年以来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挺进全省前列,宜春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全市“十四五”奋斗目标迈进。
未来的征程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风险挑战更多,但是危中有机、机遇大于挑战,我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我省赶超进位的发展态势日益强劲,特别是国家推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为我们充分发挥“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活力十足的县域经济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等,在新征程创造新业绩提供了丰沃土壤。
望远方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幸逢伟大时代,我们要坚定信心,感恩奋进,抢抓机遇,勇毅前行,在新征程上奋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江西综合实力强市,重振宜春雄风,再创宜春辉煌!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实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全力推动宜春发展态势和成效迈进全省第一方阵,努力把宜春建设成为江西综合实力强市。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紧紧围绕建设江西综合实力强市目标,加快“中心城区强起来、县市区跑起来、大宜春立起来”步伐,奋力打造“六个强市”:
——开放创新强市。开放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化交通体系更加完善,链接国内外能力持续提高,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水平全面提升,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创新引领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实现翻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打造全省营商环境一等市、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市,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先进制造业强市。“4+3+N”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基本建成,县县实现本土上市企业零突破,全市制造业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益更加协调,争创国家级新能源(锂电)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材家具制造与贸易中心,培育形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工业高质量发展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现代农业强市。粮食主产区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产能稳定在75亿斤以上,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成效明显,村庄整治建设覆盖率达90%以上,农村公共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在全省率先全域建成富硒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市。
——绿色生态强市。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一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成效明显,生态城市、美丽城市、宜居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生产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低碳,资源节约利用水平大幅提高,“两山”转化通道进一步拓宽,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先行示范区。
——文化旅游强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本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持续增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以上,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1%和13%左右,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文旅消费业态不断丰富,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治理强市。依法治市深入推进,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创建扎实推进。
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出具有宜春特色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建设江西综合实力强市,发展是根本。我们要战胜前行路上的风险挑战,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用新发展理念统领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因地制宜、扬优成势,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大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举全市之力推进新能源(锂电)首位产业发展,加快壮大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抢抓新能源(锂电)产业历史性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宁德时代宜春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国轩高科宜春锂电新能源项目、合众汽车、创诺药业等已落地头部企业项目建设,扶优扶强紫宸科技、通瑞新能源、赣锋锂业、明冠新材料、清陶能源等一批细分领域领军企业,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关联项目,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江西新能源产业发展应用先行示范区。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工程,推进建材家具、健康食品、纺织鞋服等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加快“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补齐产品研发、创新设计、售后服务等短板,增强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等专业化服务能力,促进制造业品质和效率升级。产业链是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重要抓手,要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进一步建设产业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持续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放手放权支持园区发展,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深入开展“节地增效”行动计划,实施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推动园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高度重视园区产城融合发展,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园区”加速向“产业社区”升级。
2.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向品牌化跃升。坚持常规农业超常规、特色农业创特色、产业经营上规模、园区建设见成效、乡村面貌换新颜,加快推动宜春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化农业强市迈进。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坚决守住耕地红线,打好种业翻身仗,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深入实施“产业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坚持把富硒产业作为农业首位产业来抓,加快全域创建富硒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市步伐,积极构建以富硒产业为引领,大米、油茶、中药材产业为支撑,多种经营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的“1+3+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入实施铸链强链引链补链工程,引进一批重特大项目,创建一批标准化集成示范基地,发展一批富硒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建设一批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组建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3.大力推动文旅产业向融合化拓展。加快文旅项目建设,加快华强方特、云水自然界国际旅游度假区、水墨镜山文旅特色小镇等优质文旅项目建设和运营,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辐射力带动力的文旅龙头企业,推进国家级及省级旅游度假区、高A级旅游景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建成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精品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加快文旅消费升级,大力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建设高品质商圈、高颜值街区、高标准设施,打造一批网红景点、文艺场所、文体中心,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坚持以网络化、智慧化、数字化为方向,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文旅创意营销,抢占市场制高点,提升宜春文旅品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文物资源培育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路线、提升旅游品位,加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力度,推动文化和旅游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协同共进。
4.大力推动市县发展向协同化推进。坚持双轮驱动、互促共赢,加速中心城区强起来、县市区跑起来步伐。坚定不移做强中心城区,以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为引领,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持续提升产业能级、交通能级、服务能级,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和辐射带动力。袁州区作为中心城区的主体,要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与三个功能区协同联动,争当中心城区强起来的主力军、县市区跑起来的引领者、大宜春立起来的示范地。宜春经开区作为中心城区工业发展主阵地,要向国内一流开发区对标看齐,瞄准千亿园区目标,做强首位产业,推进产城融合,优化管理体制,不断提升园区的承载力服务力引领力。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是宜春旅游业的龙头,要在市场营销、景区管理、全域旅游上下大力气,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奋力打造世界温泉康养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宜阳新区作为全市大数据产业集聚区,要肩负起引领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重任,把工作重心从城市建设转移到产业发展上来,加快数字产业培育,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争创国家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要放权赋能县市区加速奔跑。加快宜万同城步伐,推进万载撤县设区,推动万载、上高、宜丰、铜鼓对接融入中心城区发展,打造袁上万核心区。支持丰樟高发展循环经济、新能源、新型装备、中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推动丰樟高一体化发展,打造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标兵。支持昌铜四县加速“两山”转化,积极探索实现绿色崛起新模式,打造绿色发展样板。鼓励支持丰樟高和靖安、奉新对接融入大南昌都市圈,支持袁州、万载、铜鼓融入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支持其他县市区开展跨区域合作。全力支持县市区各展所长、错位发展,续写县域经济发展新的荣光。
四、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建设江西综合实力强市,开放是关键。必须主动融入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战略,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发挥特色优势,抢抓时代机遇,扫除制约改革发展的一切障碍,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1.推进深层次改革攻坚。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深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实体化运行,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构建高标准要素市场体系,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加快破解重大项目能耗、土地、环境容量等瓶颈制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在宜春充分涌流。大力推动财税金融改革,放大财政资金整合效应、撬动作用,聚焦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持续攻坚,全力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打通政策和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推进各项改革的任务集成、措施集成、力量集成、成果集成,强化改革的方案协同、部门协同、实施协同、效果协同,提升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开展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让诚实守信蔚然成风。持续深化“微改革”,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总结提升“生态+大健康”产业发展、综合行政执法等试点经验,力争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省立得住、叫得响的改革品牌。
2.构建高水平开放格局。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升级战略,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发达地区溢出效应,深化与中西部交流合作,实施宜商回归工程和宜春人才“反哺工程”,打造产业转移、项目落户、人才流入的“优选地”。持之以恒推进产业招商项目攻坚,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爆发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大力实施强链延链补链行动,围绕新能源(锂电)、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增强产业链集聚效应。大力促进投资贸易升级,加快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业态,做大二手车出口业务,争创宜春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大力推进高质量交通强市建设,统筹推进水陆空铁全方位发展,着力构建现代集疏运体系,建成赣西国际货物集散中心,打造千亿级交通装备及货运交通产业,构建“宜春123出行交通圈”,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推动我市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在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开放,要善于用世界眼光国际思维考虑问题、推进工作,努力在更大范围集聚资源要素、在更宽领域促进人来人往、在更深层次推进交流合作。
3.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让创新成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头部企业和本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聚焦我市重点产业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坚,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带动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大力实施创新平台倍增行动,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争创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双创示范基地。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优化“1233”人才平台体系,以更加开放的政策做好人才“引、聚、用、留”文章,让各类人才在宜春创业有机遇、发展有平台、事业有成就、生活有保障。加快产业干部人才培养,对重点企业给予重点支持,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产业学院,联合培养一大批产业技能型人才。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揭榜挂帅”“科技创新券”等制度,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4.打造高效率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全省营商环境一等市、全省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市,牢牢把握区域竞争发展主动权。深入推行“指标长”制,对标全国一流标准,对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推动营商环境指标全面提升。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推广“有求必应”服务专区,常态化落实领导干部挂点联企、政企圆桌会议、驻企特派员等制度,探索建立政策服务“中央厨房”,变政府部门“端菜”为企业“点菜”,更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全力打破“数据烟囱”“信息孤岛”,加快数字赋能,提升“一网通办”能力,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探索试点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非公企业维权等机制,推行行政执法“好差评”机制,对损害宜春发展环境的人和事“零容忍”。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完善“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变“避责思维”为“负责思维”,防止“营商环境跟着人走”。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家有地位、有作为、有舞台,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激情,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引导各级干部坦坦荡荡与企业家交往,无微不至为企业服务,真正做到“清”而又“亲”、“清”上加“亲”,打造“办事不求人”服务品牌,让投资者近悦远来。
五、抢抓“双碳”发展机遇,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先行示范区
建设江西综合实力强市,绿色是优势。必须像珍视眼睛一样珍视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持续提升绿动力、加快绿变金,在绿色低碳发展上作示范、勇争先。
1.以“双碳”引领绿色发展。以节能降碳为抓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科学制定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统筹全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奉新抽水蓄能电站、靖安洪屏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二期等项目建设,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格局,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争创零碳、负碳产业创新示范区。实施重点行业减污降碳行动,推进工业领域绿色制造,提升建筑领域节能标准,推行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运输方式。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湿地、土壤的固碳作用,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反对奢侈浪费,鼓励绿色出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以“双碳”引领绿色发展,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快提升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
2.巩固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加快重点行业废气污染治理,确保全市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深入实施赣江、袁河、锦江、肖江等重点流域“一河一策”精准治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统筹实施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加强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切实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把绿色作为底色,转型才有起色、发展才有亮色。要坚持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化绿色矿山建设,特别是做好含锂瓷土矿绿色开采工作,坚决守牢生态环保底线,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积极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创建活动,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参与、生态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持续开展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自然保护地监管、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行动,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建设,让宜春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3.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树牢系统思维、坚持依法治理,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生态文明之树长青。全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深化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改革,提升环境监管效能,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实施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监管体系。落实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管理办法,依法依规对环境失信企业开展联合惩戒,推动企业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推行环境医院、环保管家和环境顾问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第三方治理市场。畅通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渠道,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4.深入拓展“两山”转化通道。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试点,推动自然资源实现可核算、可交易、可增值。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探索“两山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引导绿色金融活水浇灌生态文明之花。建立健全生态资产与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制机制,推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等交易,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逐步完善政府有力主导、社会有序参与、市场有效调节的生态保护补偿体制机制。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全市推广“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绿色发展模式,加快打造升级版,推动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六、顺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建设江西综合实力强市,幸福是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宜春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之城。
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现代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规划先行,严格规范村庄撤并,扎实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庭院整治、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美丽活力乡村+民宿等五大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协调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提升,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扎实推进乡村有效治理,鼓励乡贤回归,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大力推广“高安村投”模式,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2.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拉动力、发展竞争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更多群众共享高品质生活。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城市功能、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位,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升级,合理布局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满足社区居民购物、就医、娱乐、家政等日常需求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及交通出行、社会交往、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让文明创建成为共识、文明之举成为自觉、文明之花处处绽放,奋力夺取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最高荣誉。
3.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职业教育优质融合、高等教育优质内涵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着力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进一步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全力消除中小学校大班额、大校额,扎实推进“双减”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职业院校开设更多切合宜春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实施更加灵活的“定向式”“订单式”教育培训。支持宜春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宜春幼专专升本、宜春开放大学多种教育融合发展,鼓励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探索职教新路,同时办好老年大学。健全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推动体育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健康宜春行动,强化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新业态,推动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扎实推进首批国家健康城市试点市建设,将健康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力争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抓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实,加快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就业创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抓好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让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建立完善公平统一、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弱势群体自我发展能力和保障水平,维护好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租购并举,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让居者有其屋、“优其屋”。
4.建设新时代精神家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新闻舆论、互联网、高校等阵地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宜春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农耕文化、禅宗文化、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月亮文化等特色鲜明,是我市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增强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要加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规划建设吴城遗址,做好袁州古城墙遗址、筑卫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传承发扬高安采茶戏、万载傩舞、樟树药俗、袁州版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秋收起义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建成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5.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扎实做好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社会等领域风险防范,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宜春和平安宜春。夯实平安建设基础,加强“雪亮工程”和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综治中心一体化运行,加快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抓牢信访稳定工作,推进矛盾纠纷调处“一站式”平台建设,健全完善调解、仲裁、诉讼等有机衔接的多元解纷机制,强化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坚决把隐患和苗头性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公共安全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深化平安宜春志愿服务行动,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6.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充分行使职权,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推进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构建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用好统一战线重要法宝,全面加强党对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领导,着力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不断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强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依法治市,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八五”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入落实党管武装制度,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国防动员援战能力。
七、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持续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建设江西综合实力强市,党建是保障。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努力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建设江西综合实力强市提供坚强保障。
1.把稳政治建设“方向盘”。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引领带动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高。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运用政治眼光研判形势、分析问题,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宜春落地生根。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党委研究重大政策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委监委监督责任,推动形成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工作格局。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健全完善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恪守“五个必须”,严查“七个有之”,努力把宜春打造成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地方。
2.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推动资源力量向基层倾斜,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拧紧基层党建责任链条,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制,持续开展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层层传导压力,形成责任闭环。持续深化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加快从重点领域向全领域提升、从强基础向强功能提升、从信息化试点向全面铺开提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推进“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建设,大力创建“乡村振兴模范党支部”,让宜春“党建试验田”的土壤更加丰沃。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基本消除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下行政村。统筹推进机关、国企、学校、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建,建强“两新”组织党(工)委,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开展“共产党员示范行动”,推进“新时代赣鄱先锋”选树学活动,引导每名党员干部争做干事创业的标杆、负重前行的榜样、鞠躬尽瘁的示范。深化“双进双服务”活动,构建“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格局,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3.树好选人用人“风向标”。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践行好干部标准,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坚持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注重在改革开放、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乡村振兴、信访维稳、抢险救灾等一线选拔使用干部,切实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大力选拔和使用优秀年轻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注重选拔优秀女干部、党外干部,推动干部队伍年龄梯次合理、功能结构优化。着力提升干部能力素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升“七种能力”“八项本领”,切实增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眼光水平。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突出严管厚爱、激励约束并重,具体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
4.筑牢全面从严治党“压舱石”。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持续推进清廉宜春建设,建立“源头严防”管控体系,完善“过程严管”监督体系,健全“后果严惩”责任体系,实现政治生态从里到外的深度重塑。持之以恒治“四风”树新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开展“四风”问题专项治理,持续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向不担当不作为者“开刀问诊”,对不善为不会为者“回炉再造”,让不讲规矩乱作为者“寸步难行”。深化政治巡察,高质量完成届内巡察全覆盖。强化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紧盯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全面落实政治谈话制度,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注重抓早抓小抓平时,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加强家教家风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真正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廉洁从政。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坚决彻底肃清颜赣辉流毒,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勤天下无难事。新的赶考之路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重任在肩、使命在身的责任意识,夙兴夜寐、只争朝夕的工作干劲,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乘势而上开山河,风雨无阻向前进,为把我市建设成为江西综合实力强市而努力奋斗!
文章来源:宜春发布